保肝常識-慢性C型肝炎簡介 保肝常識-慢性C型肝炎簡介
 
  

慢性C型肝炎簡介

胃腸肝膽科李政祺醫師

肝病以前被認為是台灣的國病,造成的原因,除了B型肝炎之外,C型肝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。 C型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、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,全世界約有一億八千萬人感染了C型肝炎。除了肝臟疾病,C型肝炎病毒也牽涉到一些肝外疾病,例如:腎絲球病變、冷凝球蛋白症、甲狀腺炎、免疫系統疾病等。根據台灣有名的REVEAL研究,C型肝炎抗體陽性(anti-HCV(+))的人得到循環系統疾病、腎炎、食道癌、攝護腺癌、甲狀腺癌的風險比anti-HCV(-)的人高,而anti-HCV(+)的人中,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陽性HCV RNA(+)又比HCV RNA(-)的人風險更高。此外,C型肝炎感染也被認為與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有關。

在台灣C型肝炎的盛行率約4.4%,其中基因型1.2型是主要,分別佔60~70%、30~35%,而在雲林、嘉義沿海地帶也比其他地區更高,以前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醫源性,目前高危險族群主要是靜脈藥癮者。

過去十幾年來,慢性C型肝炎的標準治療方式是長效型干擾素 (peginterferon)+雷巴威林(ribavirin)。治療效果方面,達到持續病毒反應(SVR)的比率,在西方人基因型1/4型約50%,而基因型2/3可達83%;而在東方人因為好的基因型(IL28B)比率較高效果更好,1/4型約70%~75%,而2/3型可達85~90%。但目前治療仍有許多阻礙,其中病人的低病識感是最重要的阻礙。其次是治療產生的副作用,至於治療藥物的費用目前多已由健保給付。 在2014年3月小分子抗病毒藥物(DAA),開始准許使用於C型肝炎病人。而不同的DAAs (或是加上peginterferon+ribavirin)是未來C型肝炎可能的重大進展。其高療效、方便性、及較低的副作用使得C型肝炎的藥物治療在未來將越來越理想,但昂貴的費用可能是DAAs目前主要的阻礙。在亞太地區peginterferon+ribavirin可能仍是未來幾年優先考量的治療方式,但預期未來可能如同西方國家一樣,達到完全以口服藥(DAAs)治療。

然而在台灣C型肝炎的治療仍有許多需注意的事項,例如:針對一般民眾的篩檢,慢性C型肝炎病患治療的方便性及醫病雙方對治療可能副作用的認知、治療費用、保險給付、病患本身既有的共病及治療的禁忌等,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。